第92章 人才计划:创办服装职业学校 (第4/4页)
juooo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零点小说www.hdxar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致的盘金绣;有人研发出了更环保的染色工艺,有人改良了苗族银饰的刺绣技法,还有人在国际设计比赛中拿了奖。
毕业典礼后的招聘会上,红星服装厂一下子签了八十名毕业生。最让沈星晚感动的是,有三十七个学生主动申请去偏远地区的分厂工作,说要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去,让更多人有活儿干。
几年后,这些学生渐渐成了行业的中坚力量。当年那个在贫困县招来的女孩阿秀,成了红星厂的首席刺绣设计师,她改良的“数码盘金绣”既保留传统韵味,又提高了生产效率;少数民族学生岩峰则回到云南,创办了自己的刺绣合作社,带着村寨的绣娘们一起致富,把阿依古奶奶的手艺发扬光大。
有次沈星晚去参加行业论坛,发现台下一半的设计师都毕业于星晚服装职业学院。张董拿着最新的就业率报告,笑得合不拢嘴:“星晚,你这学校真是建对了!现在咱们厂的技术人才储备全国第一,连欧洲品牌都来挖人呢!这98%的就业率,比名牌大学还厉害!”
陆战锋从身后轻轻抱住她,下巴抵在她的发顶,军绿色的夹克带着熟悉的暖意:“我就知道你能成。当年你说要建学校,我就觉得这是最有远见的决定。”他从口袋里拿出个小小的绣绷,上面是个歪歪扭扭的“星”字,“这是今天去学校看时,一年级的小丫头送给你的,说长大了要像你一样厉害。”
沈星晚看着那个稚嫩的绣字,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。她想起建校初期的艰难,想起那些质疑的声音,想起王师傅欣慰的笑容,突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好的回报。这所学校不仅培养了人才,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,让那些差点失传的手艺有了传承,让中国服装的未来有了底气。
夕阳下,沈星晚和陆战锋并肩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,学生们的笑声和缝纫机的嗡鸣声交织在一起,像一首充满希望的歌谣。教室里,王师傅正在教学生们绣梅花,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专注的脸上,银针在绸缎上跳跃,绣出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未来。
沈星晚知道,人才计划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坚持下去,总有一天,中国服装的技术断层会被填满,那些珍贵的传统工艺会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新生。而这所承载着梦想的学校,会像一颗常青树,为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,让红星厂的旗帜,让中国服装的旗帜,永远飘扬在世界舞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