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喝毛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零点小说www.hdxar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且是讲到练功的第三个层次(高级阶段),即炼“化劲”时才讲到“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,专以神意运用之。
虽是神意运用,唯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。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,亦不能全不着力,总在神意之贯通耳。
”即到了练武功的松柔阶段(化劲),从内到外都能展现松柔的风姿和趣味的境界之时,也不可“一味地松,彻底地松”,要“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,亦不能全不着力”。
可见,“松”不是练内功者必须遵守的规矩,而是练功过程中的一个结果,一个阶段。
至于“全身透空”更不是“全身放松,松彻底,松透了”的意思。
那是武功修炼的高级境界——“炼神还虚”阶段。
浑身空空洞洞,毫无牵扯之处,肢体动荡,如风摆杨柳,极其柔顺轻灵;
及至用时疾如弩箭激发,锐如铁棍钢斧。
这是武功修炼的“从无到有,从有到无”的最后阶段,这是武学家毕生追求的境界。
“松”是武学修炼追求的“结果”,不是武学修炼必须的“规矩”。
练拳不能把“松”当做规矩硬去放松,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“松”字上,应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神意的贯穿上。
身上不僵、不拙,不较劲,和顺就好。
如此练去,逐渐化去后天的僵拙之力,自然得松活和顺之乐趣。
入了正道,功夫自然如春起之草,不见其增,日有所长。该怎么练就怎么练,先不研究“松”的问题。
那么,以后呢?以后也不用研究,因为到了“以后”已经不必研究了。
只有真松了,才能练出内家拳的武技和达到养生的效果。
谁都知道“松”好,练拳松能得圆活柔顺之趣,搏击松能得变化快利灵活之利,但都不是想松就松得下来的。
松只能在久练之后才能得之。
很早以前,我看过一篇小说,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至今不忘:有一个青年,跟一个水平很高的前辈学赶大车。
前辈先让他练鞭子,每天上千次双手甩大鞭子,双臂由酸而疼,由疼而肿,疼得晚上脱衣服都脱不下来。
坚持不停练,逐渐不肿了,不疼了,不酸了,双臂肌肉隆起,强健粗壮沉实。
坚持不停再练,隆起的肌肉消失了,胳膊又恢复到原来匀称自然的样子。
可力道却有了质的飞跃,轻柔沉重,鞭稍精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