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老乡的账本密码 (第3/6页)
用户11119101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零点小说www.hdxar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两个数加起来就是下一个数”,这不就是数学老师上周刚讲过的斐波那契数列吗?老师说,这数列从0和1开始,后面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,比如1+1=2,2+1=3,3+2=5,常被用在植物生长、经济计算里,没想到王新平竟用这个数列来记账,只是没搞懂怎么对应“已送”和“未送”,也没按日期汇总每天的实际斤数。
他指着三月一日的“2,3”,又问:“王叔,三月一日您送的两家店,是不是街口的包子铺和西边的馄饨摊?我在面馆听您跟王老板聊过,说包子铺的张老板每次要的面粉少。”
王新平愣了愣,随即点头如捣蒜:“对对对!就是这两家!三月一日早上,我先去包子铺,张老板要了2斤面粉做包子皮,后来又去馄饨摊,李大姐要了3斤擀馄饨皮,送完我就记了‘2,3’,没错!”
“那三月五日的‘5,8’呢?”秦宇轩又翻到下一页,“是不是给咱们常去的那家面馆,还有东门的饺子馆送的?”
“娃你咋知道!”王新平更惊讶了,“三月五日我先给你们面馆送的,王老板要了5斤,说够煮三天面;然后去东门饺子馆,赵老板要了8斤,说周末学生多,得多包点饺子,没错!”
秦宇轩接着问:“三月十日的‘13,21’,是不是北边的煎饼铺和南门的馒头店?煎饼铺用面粉少,馒头店用得多,对吧?”
“太对了!”王新平激动得攥紧了手,“煎饼铺的刘老板只要了13斤,说煎饼薄,省面粉;馒头店的孙老板要了21斤,说每天得蒸两笼馒头,不然不够卖!娃,你咋比我还清楚这些店的用量?”
秦宇轩笑了笑:“我在面馆帮忙时,常听您跟王老板聊这些,就记下来了。”说着,他又指向三月十五日的“34”和三月二十日的“55”,“这两个数,是不是各送了一家店?34斤应该是菜市场的那家小面馆吧?那家店人多,用量大;55斤是火车站旁边的小吃店?我听王老板说过,那家店要给旅客煮面,用面粉多。”
王新平连连点头:“是!是!三月十五日就送了菜市场面馆,要了34斤;三月二十日送了火车站小吃店,要了55斤!娃,你这记性也太好了!那最后这个‘89(欠)’,是三月二十五日要给西门的快餐店送,结果我自行车胎破了,没送成,就写了个‘欠’字,想着这周补上。”
听到这里,秦宇轩彻底理清了——王新平记的每组数字,都是每天送面粉的实际斤数,送几家店就记几个数,还特意用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来辅助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