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的那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零点小说www.hdxar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肥肉塞到他嘴里,噎得他直翻白眼。
该!叫你说荤话!熊楚楚嗔了他一眼。
看着儿子边咳边喝水的狼狈样子,苏氏又气又好笑,也不再说什么了。
第二天,姜丰买了包好茶特意去送给徐掌柜,感谢他的引荐之恩。
鼻尖传来铁观音特有的兰香,徐掌柜内心畅快,茶叶不茶叶的,他还不在意,难得的是年轻人懂得知恩图报。
脸上带着笑容,一边接过茶叶一边说道:“大郎还是这般客气,总是你自己本事,我不过是一封信的事。”
听到徐掌柜唤他“大郎”,姜丰也顺着改了称呼,笑道:“多亏徐叔了!要不是看您的面子,我连王管事的面都见不到呢!”
两人叔侄相称,关系越发融洽了。
徐掌柜是个人老成精的,知道现在姜丰忙,特意提醒:“明年县试,大郎也要着手准备了,不如去给洪先生请个安,向他老人家请教请教。”
姜丰双眼一亮,连连感谢:“徐叔说得是!多谢徐叔提醒。”
又在致远书斋买了些纸笔,才告辞离开。
其实不用徐掌柜提醒,他早已准备好了腊肉、果脯,提着去了洪先生家。
洪先生是一个秀才,在镇上办了一个社学,他的娘子赵氏和姜丰的母亲苏氏同为“秀才娘子”,比较有共同语言,交情不错,前些日子还帮苏氏介绍了做锡纸元宝的活计。
姜丰在父亲去世后,也到洪先生的社学里上过几年学,因为母亲和赵氏的交情,洪先生对他还算照顾。
只是这两年来家境渐窘,加上原主以为自己跟个老秀才学无可学了,就没有再去上学。
但现在的姜丰不会这么想。
洪先生的“竹山社学”成立有十来年了,虽然连一个通过府试的都没有,但是一起读书的,倒是有几个通过县试的,换句话说,这位洪先生在县试押题上是有点道行的。
这也是洪先生能一直坐馆的原因,不然那“膏火之费”,也不是那么好赚的。
秀才也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,必须通过县试、府试、院试三级考试,才能被称为“秀才”,有资格进入县学或府学学习。
没有通过这三级考试的读书人,无论多大年纪,都只能被称为“童生”,有些运气不好的人,一辈子都考不上秀才,成为“白首老童生”。
取得了秀才功名的读书人,才有资格参加每三年一次,在各省省城及京城举行的乡试。因乡试在秋季举行,又被称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