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 本土化策略:在当地建厂生产 (第2/5页)
juooo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零点小说www.hdxar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二针不行吗?”
沈星晚没有动怒,而是带着阿玲来到样品室,拿出一件中国车间生产的T恤和这件返工品放在一起:“阿玲你看,”她用手指划过针脚,“多这一针,面料的牢度能提高30%,穿洗五十次都不会变形。咱们要做的是国际品牌,必须用统一的高标准,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尊重。”她转身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尺子和针线,“我教你怎么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密度,其实很简单,只是手法不同。”
接下来的一个月,沈星晚每天都泡在车间里,亲自示范中国的缝纫技巧。她穿着便于活动的棉布裤,跪在操作台前,手把手教越南女工如何控制针距、如何处理边角。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照在她身上,汗水在她的额角凝结成珠,滴落在面料上晕开小小的水渍。陆战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,每天都会准时送来冰镇的酸梅汤,趁她休息时帮她按摩僵硬的肩膀。
“你啊,总是这么拼命。”陆战锋的掌心粗糙而温暖,力道恰到好处地缓解着她的疲惫,“其实可以让技术师傅来教,不用事事亲力亲为。”
沈星晚靠在他怀里,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机油味混合着热带植物的清香,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:“不一样的。我亲自教,她们才会感受到这份标准的重要性。而且通过这些天的相处,我发现越南女工很聪明,只是需要耐心引导。你看阿玲,现在的质检比谁都严格。”她抬头看着陆战锋,眼里闪着笑意,“再说,你不在的时候,这些女工还教我做越南春卷呢,味道可正宗了。”
陆战锋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,动作轻柔得像怕惊扰了空气:“那等工厂走上正轨,咱们请她们来家里做客,你做中国菜,她们做越南菜,好好热闹热闹。”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平安符,是从国内带来的,上面绣着“出入平安”四个字,“给你戴上,保平安。”
文化的融合像慢火熬汤,在日常的点滴相处中逐渐入味。中国管理人员学会了用简单的越南语说“你好”“谢谢”“辛苦了”;越南工人开始理解“质量是生命线”这句话的含义,甚至会主动提醒同事“针脚再密一点”;食堂里,中国的红烧肉和越南的河粉和谐共处,工人们常常端着餐盘坐在一起,用手势加简单的词语交流烹饪心得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最让沈星晚感动的是王师傅的付出。这位年近六十的老裁缝主动请缨来越南指导刺绣工艺,带着老花镜手把手教越南女工盘金绣。有次为了赶制一批出口欧洲的刺绣礼服,她连续三天熬夜,手指被针扎破了